2月24日晚,一场题为“中国社会发展与社工专业前景”的讲座在思学楼A114学术报告厅举行,主讲人是我国知名社会学家、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。
顾教授结合自身经历,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高校社工专业发展的过程。据顾教授介绍,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,是一个成熟的专业和职业。但在我国,社会工作起步较晚,1988年北京大学设置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本科专业,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发展。
他说,在我国由于缺少社会认知、发展环境和使用平台,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缓慢。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,国家“不差钱”,政府都乐意为改善民生提供资金,此外,社会工作者在汶川大地震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,社会工作者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。
“目前我国有200多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,未来10年,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数百万之多,这么大的需求量,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迎来了春天”,顾教授说,社会需求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最好环境,社工专业之所以会存在并得以发展,与国家政策的转变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,这恰好为社会工作者们提供了发展和服务平台,推动了社工专业的发展。
社会工作是一项什么样的职业呢?顾教授认为,社会工作者是解决社会问题的“医师”和社会建设“工程师”。“社会工作在某种程度上,是协调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,使政府与民众各自受益。”他接着举例说,随着我国福利制度的逐步发展,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政府为民众买单,民众却不买账的现象,造成这种局面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利益立足点不同,此外,不同的民众群体又有不同的需求,这使得政府无法满足每个个体的需要,这就需要第三方来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利益诉求。因此,社工起到了维护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平衡作用,也起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作用。
在回答同学提出的“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大学生,应注重培养哪些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?”问题时,顾教授指出,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复合性的人才,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高水平的综合能力。他进一步阐述说,无论从事何种专业的工作,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都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,而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,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才能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,处理各种复杂状况。
顾教授强调,由于社会工作者肩负多种任务的特性,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多方面高水平的综合能力。“这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能力、组织能力、适应能力、公关能力、项目策划能力,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。”
讲座由科研处主办,文法乐橙lc8成就人生承办。